郯城县坚持以提质量、重实效、促发展为目标,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健康促进等融合,创新做好“四个结合”文章,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水平,持续增强群众健康保障能力。
一、与基本医疗相结合,提升工作有效性
健康查体与临床医疗相结合。以老年人查体工作为抓手,组织临床医生参与,根据查体结果,延伸开展老年人白内障手术、颈肩腰腿疼中医治疗、老年人中医养生等相关医疗服务。慢病随访与门诊相结合。临床医生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即时进行随访和管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科相结合,接种时为儿童提供先健康查体,再预防接种服务。妇保工作与妇产科相结合,孕妇来医院妇产科就诊时,即时为孕妇进行建档建册、产前健康查体等工作。公卫宣传与临床特色诊疗宣传相结合。通过基本公共卫生入村服务、大型义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活动,积极开展居民健康知识,卫生院特色科室诊疗业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宣传,既提高了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又扩大了医院在群众中的知名度。
二、与家庭医生签约相结合,增强群众获得感
从县级医疗机构抽调人员,组建签约服务技术指导团队,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生+护士+公卫人员+乡医”的签约服务团队,建立“医生+护士+公卫人员”负责包保到村,乡医包保到户的服务模式,为签约对象提供集基本医疗、公卫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新模式。与县残联、民政局合作,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估,精准制定低保、残疾人康复服务包,所有签约残疾人除享受分类服务外,每年可免费进行1次健康查体,在基层医疗机构做康复服务可享受一定比例优惠等,吸引群众自愿签约。明确县第二人民医院为试点单位,县域内所有签约贫困人员(重点是贫困残疾人、贫困精神病人等),到县第二人民医院因病住院,实行住院费用全免费政策。2017年,共为签约的低保、五保、贫困精神病患者减免60余万元。
三、与慢病管理相结合,提高工作针对性
在部分乡镇卫生院试点使用自动化随访设备,开展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同时利用身份识别系统自动将随访数据上传至个人健康档案,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加强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试点建立慢病转诊制度,实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服务格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健康保障机制、打造健康生活环境为重点,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
四、与健康促进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
发挥媒体作用,提高宣传覆盖面。在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健康之声》专题栏目,每天固定播放20分钟,每月更新1次宣传内容。在《郯城新闻》的“关注民生”栏目中,对老年人健康查体、慢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进行连续报道。利用“郯城人口健康”、“助福人生”和“郯城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16个微信微博帐号,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活动,提升宣传效果。组织开展“健康就是幸福-优生优育知识进社区”、全民健身健步走、健骨操大赛等活动。积极推进“一评二控三减四健”活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慢病防控知识全民知晓率。建设健康主题公园3处、健康步道4处,设置公共自行车网点99处、健康加油站106处,健康元素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开展村级计生专干转型培训,800余名计生专干转型为基层“健康指导员”,成为基层健康知识的宣教者。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3号
鲁公网编号37130202371830 鲁ICP备20030226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18
电话:(0539)8314140 邮编:27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