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战士,更是一名党员——保太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刘昌友
刘昌友作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他接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这两块“烫手的山芋”。每天带领医务科、感染科、护理部的工作人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做好就诊环境、应急物资及应急药品的准备等工作,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岗位细化,使每项工作都能精准的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
他每天都会早早的来到医院,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进行细致梳理,妥当安排,确保不留隐患。自医院启动发热门诊后,便时刻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他经常在预检分诊处“坐镇把关”。
妻子作为一名医生,也需坚守岗位,无奈只能“狠心”把10岁的儿子丢在家里让姐姐照顾。他们夫妻两个人,却把整个心都托在了医院,托给了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他没有说过一句豪言壮语,也从未刻意标禀自己的党员身份,但是目睹他工作的每个人都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风范。
致敬,最美公卫人——保太镇卫生院公卫副院长 李峰
李峰是保太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在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的那天起,从物资的准备、流程的规范和防控的落实,以及消杀人员安排,疫情防控各项数据的上报、流调环节的把控……凡是和疫情防控有关的工作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一应对。
“站在我们这里的人,就是疫情防控的先锋队,必须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我们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群众的嘱托,无愧于公卫人的责任和使命。”他这么要求所有人,是因为他首先做到了这一点。他是冲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每天回家最晚,坚守时间最久的一员,严格筛查疑似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精准排查和动态变化,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坚决杜绝隐患,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是这个普通的党员时刻刻在心底扛在肩上的使命。
和病毒“零距离”,平凡的“抗疫”转运者——朱林
2020年2月4日19时,医院接到上级紧急任务,要求派出驾驶员和车辆参与转运密切接触者的紧急通知。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进行沟通、部署。朱林同志接到任务后义无反顾的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鞋套、手套,疾步走上救护车,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带上消杀物品,立即疾驰至转运点,经过6个小时的奋战,成功转运多名人员到达隔离区域。
接到任务以来,就没有回过家,没有回家看望过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只能忙完工作视频一下,问到想不想家人,他总是笑着说:“想呀,大儿子老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小女儿都快能站起来了”。彻夜的等待、潜伏的危险,在他眼里,似乎显得云淡风轻。
疫情不结束,我不退休:李健民
李健民是我院卫生监督协管站办公室主任,今年60岁,已于1月31日到达退休年龄,几天前刚刚递交了退休审批表。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的计划——医院号召全体医务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参加疫情阻击战。他丝毫没有犹豫,毅然选择和同事们一起,站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等疫情好了,我一定过去陪你”
因为疫情,答应陪女儿一起过年的李健民食言了。原计划今年春节去西安看望回国的女儿,但在接到单位发出的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他退掉了前往西安的车票。
女儿在电话中用撒娇的声音表达着“不满”:“爸,您都好多年没有陪我过年了,不是说好了嘛,今年您来西安陪我过年。”
“疫情当前,我得待在医院工作,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过去陪你……”挂断电话,李健民想发条信息跟女儿再解释一下,却收到了女儿的回信:爸,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背着约五十斤重的消毒液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消杀,花费近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全部消杀完成。时值寒冬,触碰到冰冷的水,手指刺骨的剧痛,面对每天消毒液对呼吸道的刺激和腰酸背痛的折磨,他咬牙坚持、不露惧色。李健民工作中的状态、行走时的步伐,让我们忘记他已六旬······
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是当人民群众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身份: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在疫情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挺身而出守护人民。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3号
鲁公网编号37130202371830 鲁ICP备20030226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18
电话:(0539)8314140 邮编:27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