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知识 >> 正文
今日惊蛰:春雷醒万物,惊蛰萌新生丨节气养生话健康
   时间:2025-03-05

图片

“春雷滚滚我才不怕枝头鸟儿它叫喳喳万物复苏都新意发敲锣打鼓我乐开花咚锵咚锵我咚咚锵”

图片

春雷始鸣,蛰虫惊走草木复苏,万物始生

“雷惊蛰始,春风化雨来。”惊蛰,别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气温回升、春雷萌动,但昼夜温差大(可达10℃以上)、湿度骤增,人体易陷入“免疫波动期”——过敏、流感、肠胃病高发!传统养生讲究“顺肝气、健脾胃、防春燥”,结合现代医学,送你一份科学防病指南,从起居、运动、饮食到情志,全方位激活春日活力!

起居养生

图片

春困秋乏,进入惊蛰气节,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体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快,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出现头昏欲睡等春困现象。因此,生活上要顺应外界气象变化,应早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不仅能减轻困意,还能激发肝脏机能,令人精神焕发。同时昼夜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以免着凉,室内要勤通风、保持干净的卫生。

运动养生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春风和煦,此时应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比如散步、踏青、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此时还应当多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适度运动可促进淋巴循环、增强T细胞活性,提升抗病毒能力;户外光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调节钙代谢和免疫功能。

图片

饮食养生图片

惊蛰时节饮食亦应遵循春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此时正值仲春,肝气正旺,易伤脾,故惊蛰时节要少吃酸,宜多吃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养脾,如大枣、桂圆、山药、糯米、高粱、南瓜等;脾虚易致疲乏、四肢无力等,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生姜、大葱、韭菜、菠菜、洋葱等;同时多吃时令蔬菜,如豆芽、莴苣、黄花菜等,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情志养生图片

此时正在肝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在这个季节容易情绪容易波动,可能出现烦躁、易怒、焦虑等情绪。惊蛰时的情志养生关键在于“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通过保持心情愉悦、释放压力、顺应自然等方式有效调节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同时,结合适当运动和穴位按摩,能够进一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推荐食谱图片鸭血菠菜汤图片菠菜味甘、性凉,归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言其有“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功效,可缓解当前部分人因燥气导致的口舌溃疡、口唇蜕皮、皴裂、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情况。

图片

图片山药红枣粥JING ZHE图片山药红枣粥就具有很好的养肝健脾功效。将山药去皮切块,红枣洗净去核。大米淘洗干净后,与山药、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熟烂,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与大米一起煮粥,营养丰富,适合惊蛰时节食用。

图片

图片荠菜炒鸡蛋图片荠菜是春季的代表性野菜之一,它具有祛寒、养阳的作用,并且对调理肠炎、感冒发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荠菜的味道鲜美,可以做成饺子馅或者清炒,但胃酸过多的人应适量食用。

图片

来源:青春山东、健康贵州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