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居民死亡原因排名第二的疾病。广泛的科普,积极的引导,进行及时、规范、经济的肿瘤筛查,力争实现早诊早治的目标,是最有效、最可靠的肿瘤防治措施。
肿瘤跟癌症是一回事吗?
肿瘤跟癌症不是一回事。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老百姓常说的“肿瘤”,一般是指恶性肿瘤,比如说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它们会向周边搞破坏(侵袭)、会到处乱串(转移)。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常见于中青年、好发生于四肢躯干,临床称之为“肉瘤”,大家说的骨癌其实就是骨肉瘤。良性肿瘤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脂肪瘤、子宫肌瘤等,它们同样是由一个异常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量子代细胞,生长不受正常生理调控,但是它们不发生转移、不侵袭破坏周围正常组织,通常“切掉”就好了。因此,癌(97%)+肉瘤(3%)=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肿瘤。
为什么得癌症的越来越多?
确实是比以前多了。
很多朋友会说现在得癌症的太多了,以前哪有这么多得癌症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2022年我国癌症新增病例约 480万(占全球总数的24%),癌症死亡病例约260 万(占全球总数的26.7%),双双位居第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活得更久了!年龄是癌症发生的核心危险因素之一,0-39岁人群癌症发病率约为40/10万,40-59 岁人群升至200-300/10万,60-79岁人群急速增长至 800-1000/10万,80 岁以上人群超过1200/10万。随着年龄增长,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持续升高,尤其在40岁后进入“快速上升期”,60岁以上人群成为癌症的主要高发群体,这是年龄增长伴随的细胞生物学变化、致癌因素累积、身体防御能力下降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群众参加肿瘤筛查与诊疗,更多的肿瘤病例被及时检出。例如以前有不少患者即使得了癌症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就医确诊就去世了。另外由于体检彩超的普及,甲状腺癌诊出率也快速增长。
虽然恶性肿瘤死亡人数有所增加,但国内恶性肿瘤中标死亡率从2016年的106.00/10万下降到2022年的97.08/10万,表明当前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增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有关。
哪些人容易得癌症?
三类人群更容易得癌症。
(一)有不良生活习惯的
吸烟、酗酒、肥胖是较为明确的可预防致癌因素。吸烟与肺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相关,全球约90% 的男性肺癌、79% 的女性肺癌可归因于吸烟。在长期吸烟人群中(每天吸烟≥1包,持续≥20 年),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30 倍。酗酒是肝癌的第二大诱因,全球约 30% 的肝癌归因于饮酒。酗酒与食管癌(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发生相关,我国北方酗酒人群的食管癌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5倍。肥胖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BMI≥30kg/m² 的女性,发病率是 BMI<25者的3倍以上。绝经后女性无卵巢雌激素分泌,脂肪组织成为雌激素主要来源,肥胖者乳腺癌风险显著升高。
(二)有特殊感染病史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肝癌。慢性 HBV 感染者肝癌风险是未感染者的 20-30 倍;若合并肝硬化、酗酒,风险可叠加至 50 倍以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全球 99.7% 的宫颈癌病例可归因于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HPV 感染本身并非都会发展为癌症,多数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但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感染时间超过 2 年) 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诱因。高危型 HP中HPV16型和18型致癌性最强,可导致全球 70% 的宫颈癌病例,我国HPV52、58 型感染率也较高。幽门螺旋杆菌(Hp)是导致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Hp感染能够直接导致癌症,但数据显示全球约19%的胃癌新发病例可归因于 Hp感染。Hp可能是通过“长期慢性炎症损伤胃黏膜”,逐步诱发癌前病变,最终进展为胃癌,这一过程可能较为漫长。
(三)有直系亲属家族病史的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癌症会遗传,但癌症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明确相关。“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有相关癌症病史”是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的高风险人群。
癌症能预防吗?
癌症可以预防,早诊早治也很重要。
目前明确可以预防癌症的措施有:
1、出生时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
2、青春期女性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3、杜绝烟草、及早戒烟
4、严禁酗酒
5、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热烫饮食、腌制食品
6、避免长时间职业暴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
7、减重
2000—2018年,我国全癌种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3%,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与居民饮食习惯改善、消化内镜检查普及、乙肝疫苗全民接种密切相关,是恶性肿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的重要成就。
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表了《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肺癌、结直肠癌等癌种的《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这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实用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如果您是一名中年肥胖男性,吸烟、酗酒,一级亲属里有恶性肿瘤病史。作为癌症高危人群,务必通过戒烟、限酒、减重预防癌症,还可以结合家族病史情况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胸部CT检查筛查肺癌、每5年做一次消化内镜检查筛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每年做一次肝脏超声与甲胎蛋检测筛查肝癌。详见表1。
体检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有意义吗?
单纯肿瘤标记物升高意义不大。
经常有朋友忐忑不安地拿着“升高”的肿瘤标记物结果来咨询是不是得癌症了?
实际上单纯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能作为确诊癌症的依据,必须结合影像学、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肿瘤标记物主要用于辅助筛查高危人群、监测治疗疗效、预警肿瘤复发等,除少数肿瘤标记物因特异性较高应予特别关注外,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ng/ml时需警惕前列腺癌发生的可能、甲胎蛋白异常升高时需警惕肝癌发生的可能,其他多数肿瘤标志物仅适用于特定高危人群的辅助筛查。同样的道理,基因检测等也不能作为肿瘤筛查与确诊的依据。
癌症能治愈吗?
癌症可以治愈,早诊早治特别重要!
规范治疗后5年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可视为临床治愈,发现越早,临床治愈的概率越高。多数恶性肿瘤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能接近90%,随着期别增加,生存率呈现断崖式下降,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多数不超过10%。
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43.7%,但是对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日本由于普及胃癌筛查(胃镜覆盖率高),早期诊断率超60%,Ⅰ期患者生存率近100%。
肿瘤防治,防胜于治!坚信通过筛查普及与技术进步,肿瘤终将变成普通疾病、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健康生活。
肿瘤虽可怕,但知识与行动是我们对抗它的有力武器。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肿瘤防治,将这些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我们以科学为武器,做好预防与早筛,共同守护生命健康!
供稿人:临沂市人民医院医务部李成林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3号
鲁公网编号37130202371830 鲁ICP备20030226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18
电话:(0539)8314140 邮编:27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