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狠抓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实,市“十三五”规划中五项涉及卫生健康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全部圆满完成。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892处(含门诊部所),比十三五初增加890处;卫生从业人员9.4万人,比十三五初增加1.9万人;开放床位6.9万张,比十三五初增加1.72万张;2019年医疗机构诊疗7637万人次,出院病人214.6万人次。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6.4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1,均有较大增长。
一是健康临沂品牌得到推广。我市医改经验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推广。2019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临沂市献血条例》成为新《立法法》修改实施后山东省设区的市制定的第一部无偿献血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中医药事业产业不断壮大,中成药生产企业9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家,占全省中药饮片企业数量的1/3。中医药人员4932人,比十二五末提升47%。全市41家医院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92家基层医疗机构、2102家村卫生室全部实现电子健康卡上线运行,全市实现“一码就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
二是全市人口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出生人口92.5万人,其中二孩生育59.23万人,整体出生态势呈现为增高回落后趋于平稳,全面两孩政策稳妥落地。
三是医养结合和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健康服务养生区、医养结合示范区。目前全市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4家,其中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46家,医养结合床位1.7万余张。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北城新区医院成功启用,市肿瘤医院新院区成功启用病房综合楼、门诊综合楼等均已投入使用,市中医院长春路院区目前已经完成选址和规划,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坚持部门联动,多方征求意见,高点定位,科学编制,顺利通过省卫健委组织的省级评审会。经完善提升后,于2017年9月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出台。
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体市民幸福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加快推进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战略性转变、建设鲁南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贡献。
一是构筑强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巩固慢病综合示范市成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二是不断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婴幼儿健康服务。
三是全力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引进一批中药龙头加工企业,培育提升一批中药骨干企业,带动全市中药加工集约化发展。
四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医联动,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制度,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网格化、信息化监管。
五是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编制并实施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培育和打造省级、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六是加强全方位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加强居民合理膳食和营养改善,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
七是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环山沿河地带集聚效应,推进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拓展和提升全方位全周期产业链条,发展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服务,打造“康养圣地、生态沂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