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6863万人次;市卫生健康委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人民医院党委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等3个党组织被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党员分别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获评“中国好医生”,1人获评“全省十大护理部主任”,3人获评“山东省好护士”;16人获评齐鲁基层名医。10月7日,我委获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推行医疗机构“支部建在学科上”,全市公立医院共有246名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比去年增长34%;持续对市直1.3万名职工落实“廉政谈话、廉政承诺、廉政测试、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四个全覆盖”,共谈话提醒85人次,对5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职工给予了党纪政务处分。在全系统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调研-基地实践-为民服务”新模式,在“针对一项工作走一遍流程、针对一项服务看一次全景”的体验式调研中发现解决问题2359个;组织全系统1584名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书记、中层党员干部开展“党建领航 共享健康—千人大宣讲”,受众7.5万余人;组织开展“学百年党史 做百件实事”活动,谋划推进120件民生实事,派出2794支团队、1.5万名医护人员参加“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累计义诊27.3万人次,走访患病群众8.3万户,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疫情防控保持稳定。疫情防控方面:全市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67家,日检测能力达到19.2万份。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管理境外来人8504人,摸排国内重点地区来人54.95万人,检测冷链物品与环境70.3万余份,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197.6万人次,妥善处置了9起突发事件。自去年2月20日起无本地病例发生。疫苗接种方面:截止11月15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845.66万剂次(其中3-11岁人群累计接种122.55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836.25万人,加强免疫接种33.49万人。我市疫苗接种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内参采用,河东区接种流动队经验被《新闻联播》报道。应急改革方面: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提升改造项目阶段性投入使用,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项目奠基开工。全市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1个,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床位1488张(其中负压病房床位400张)。我市被省卫生健康委推荐创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市人民医院创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
(三)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强化。综合医疗:市人民医院被列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肿瘤医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分别建成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在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县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六大中心”建设;目前,全市17家医院建成卒中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省级以上癌症规范化病房达到20个,年底前创伤中心、癌症中心及省级以上癌症规范化病房将实现县域全覆盖。大力推进总投资184.2亿元的58个重点项目建设,5个县纳入国家和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范围。全国“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试点地区建设项目”在我市启动。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获得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建国以来我市西医发展历史上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临沂市人民医院、莒南县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经验入选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典型,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基层卫生:新增5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新达标28家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03家市级示范村卫生室,新增数量及达标率均居全省前列。人才保障:市直医疗机构招聘在编人员780人,比去年增加255人,同比增长49%。57名乡村医生通过招聘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编制,规模居全省首位;502名全科医生通过培训,同比增长29%。
(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突破。一是高规格领导。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9月17日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市委王安德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二是高标准创建。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获中央无偿扶持资金1亿元,为全省唯一;积极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沂水县、郯城县建成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全市建成13个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打造40处精品国医堂,建成150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三是高质量发展。成立全市中医药发展联盟,组建沂蒙中医人才储备库,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五个全科化”建设全覆盖工作。市人民医院创新性设立“中医超市”,经验获省卫生健康委肯定。全市建成共享中药房7处,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4个;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医药文化节暨百家医养企业进沂蒙活动,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132.11亿元。
(五)健康临沂建设持续深化。一是健康品牌不断擦亮。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指挥部,高位推进、全域创建,我市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暗访。国内首个健康乡村领域的地方法规—《临沂市健康乡村条例》于7月1日正式施行。7月22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我市圆满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向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10月26日“健康快车—中石化光明号”首次停靠临沂,将为我市11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临沂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拟于年内出台。二是疾控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报告发病率322.20/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0.32%。慢病“一二三四”专项行动县乡村三级均实现全覆盖。以第一名成绩顺利通过尘肺病攻坚行动省级评估。三是健康产业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市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1家,产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26.8%。总投资43亿元的4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鲁南厚普制药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企业;《山东新闻联播》对我市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我市在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工作推进现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得到孙继业副省长充分肯定。
(六)民生事业普惠发展。一是做好健康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47.78万人次减免门诊住院费用1436.3万元,将17.86万即时帮扶人员纳入慢性病管理,提供健康指导服务。二是保障特殊群体健康。老龄群体:在全市启动“智慧助老”行动,《临沂市优待老年人规定》将于年内修订出台;为适龄老年人发放津贴补贴2000余万元,“银龄安康工程”为166.7万人承保,成绩保持全省前列。妇幼群体:率先推进公共场所移动母婴室建设,目前已安装22台,数量全省最多;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在全省首个实现市级全覆盖,年内筛查40.28万人。推动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全市632家机构开展托育服务,总托位数达到15669个。精神卫生:继续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季调研”和重大活动巡回指导的工作模式,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各项管理服务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未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心理咨询门诊设置率10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门诊设置率82%。学生群体:创新“医、校、家”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动态管理模式,对全市3所院校和344所中(职)学校65.6万学生发放“团检码”,完成心理筛查40万人,完成率60.9%,是国内首次对数十万人进行大规模心理健康状况筛查的市。三是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全系统开展“群众医疗卫生满意度大提升”行动,338家医疗机构打通患者投诉渠道和处理流程便捷通道;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检查2800余家医疗单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提供分段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支付服务。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上线运行电子健康卡,实名注册用户937.6万人,累计在线结算11亿元。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守好疫情防控健康屏障,持续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全系统5000余名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好履职谈话、联系点指导、中心组学习巡听等工作,持续推进“四个全覆盖”,运用好“四种形态”强化行业作风建设,凝聚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二是持续抓好疫情防控。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蔓延风险;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疫苗接种任务,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奠定基础。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编制出台《临沂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实落地。依托区域医疗中心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统筹县域资源,进一步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
四是持续实施健康临沂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持续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临沂18项专项行动,强化慢性病监测防治与干预工作,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持续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成果,年底前实现所有县城、乡镇全部达标。
五是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尽快编制出台《临沂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细化省、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任务,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带教和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促进全域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是持续扩大群众健康获得感。全面落实三孩政策,制定完善家庭发展配套措施,营造良好人口发展环境;出台《临沂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妇女发展和儿童发展两个“十四五”规划,着眼职业健康、中小学健康、残疾人群体和脱贫人口健康服务等关键点位,兜牢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网底。持续优化电子健康卡,助推群众医疗卫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