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431582170/wsj/2024-0000046  发布机构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24-11-19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4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4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2024-11-19   作者: 点击数:  

周艳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进行了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政府主导、卫生健康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了《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临沂市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从政策上保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全部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局长,市级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室3个,编制9人,各县区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室13个。

(二)中医药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00万元,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目前,已累计投入2600万元。二是强化医保支持,市内二级及以上定点中医医院住院起付线均在原标准的基础上降低100元;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草药)费用,住院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10%;市内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一体化村卫生室)门诊使用中药饮片、中药制剂、非药物疗法等诊疗项目纳入普通门诊报销范围。建立中医药价格调整长效机制,保留中药饮片加成,增加中医辨证论治费、中药饮片调配费,将小儿推拿等大批中医药适宜技术列为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三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遴选22个中医病种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遴选19个病种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降低群众负担。

(三)中医药服务体系趋于完善。近年来,全市投资42.1亿元推进8个中医医院基建项目,现有中医医院26家、中西医结合医院3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11家(包含1家市级中医医院、9家县级中医医院、1家区级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8家;共有中医药床位11242张,其中中医医院床位5902张,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床位5340张,平均每万人中医床位10.2张。市中医医院被评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在2021年全国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中医药临床科室,3家医院创建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49家)和98.1%的村卫生室(5427家)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精品国医堂100家、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2000处。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共有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19家、中医类诊所380家,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网络。

(四)中医药特色优势有效彰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公立中医医院全部有了治未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制定《临沂市中医药五个全科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经典、中医外治技术、中医康复、中医治未病和中医护理,五个全科化建设全覆盖。全市共拥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4个,建成县域中医医共体4个、县域共享中药房10处。开展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评选,评选市级重点专科86个、重点学科10个。开展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评选,评选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9个,旗舰科室20个。

(五)中医药人才培育持续加强。全市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6189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5189人,较十三五末增加743名、提高16.7%。强化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创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引进设立石学敏、唐祖宣等国医大师工作室6个。实施名医工程,87人被评为省级名中医,其中省级名老中医2人、省级名中医药专家31人、省级基层名中医54人;95人被评为市级名中医,其中市级名中医45人、市级基层名中医50人。建设30处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30处市级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工作站。

(六)中医药传承创新效果显著。一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12处党史中的中医药主题教育基地、支前模范村朱村中医药健康教育中心,投资1000万元建设临沂市中医药博物馆,创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处、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处、省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5处、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5所,连续7年举办市中医药文化节。二是扎实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建成中医医共体7处,共享中药房10处,基本建成纵向联动、资源共享、利益共同、便民高效的中医医共体服务体系。三是强力助推中医药科研创新3个中医药项目被纳入省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开展肿瘤、糖尿病重大疑难疾病攻关,成功申报40项省级中医药科研立项。市人民医院报送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调研》获评全省中医药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七)中医药产业显现规模优势。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30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34%,制定发布金银花等各类中药材种植标准20项。建成省级中药种子种苗资源圃4处,建设7家省级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市级成立医药产业专班,对内加大力度扶持鲁南制药等本地企业,对外招引修正药业、一方制药等龙头企业,推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全市现有中药企业34家、中药产业园4处,年销售额过亿元中成药单品11种。着力推动中医药与文旅康养等多领域跨界延伸,天蒙药谷入选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平邑)金银花健康产业园成功打造成国家药品监管科研基地临沂协同创新中心。

二、提案建议落实情况

(一)关于党建引领,以人为本,加强研究保护体系问题方面的答复

一是深挖“沂蒙精神”内涵。我们将“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与“大医精诚”的杏林文化相结合,建立“行医济世、服务于民”的红色中医文化核心,有效激发中医药传承创新活力。二是遴选中医药典型事迹。我们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内深入挖掘蕴藏于党史、中医药发展史中具有感染力、鼓舞力的故事,尤其是“沂蒙红嫂”“沂蒙六姐们”等耳熟能详的事迹中对中医药的使用,举办“百年奋斗路—党史中的中医药”精品党课竞赛,全市遴选了精品党课58件,丰富了红色中医药文化素材,并将精品党课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内进行宣传普及。三是组建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遴选15人加入中医药文化发展战略智库,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的中医药文化研究队伍。

(二)关于专业提升,科普宣教,提高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问题方面的答复

开展中医药文化赶大集、进夜市活动。2024 年以来,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下沉式宣传,累计开展活动3000多次,参与群众270多万人。兰陵代村夜市、临沭蛟龙大集成为中医药文化“网红”打卡地。

(三)关于内外兼修,硬件与软件并重发展问题方面的答复

推进“浸润式”文化环境建设,全面加强中医医院文化氛围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设临沂市中医药博物馆,平邑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家中医医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基层中医药宣传载体,建设配备中医药知识角的精品国医堂100个,中医药氛围浓厚的特色村卫生室2000处,5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省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通过搭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载体,营造出有温度、有底蕴的就医环境,让群众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氛围。

(四)关于实施人才战略,打造沂蒙中医药文化响亮品牌问题方面的答复

建设30处市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30处市级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工作站,举办第一批沂蒙中医优秀人才结业考核,开展第二批沂蒙中医优秀人才遴选工作。

(五)关于扩大交流,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问题方面的答复

推动7个县中医医院达到有专兼职宣传教育队伍、有宣传教育阵地(场馆)、有宣传教育网络平台、有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的“四有”要求。开展精品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作为重要建设内容,知识角覆盖率达到100%。平邑县中医医院创建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中医医院、临沭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枣园镇中心卫生院等7家单位创建为省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

(六)关于扩大交流,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问题方面的答复

制定印发《临沂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展中医药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建设一批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建立中医药机构与中小学校“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机制,帮助培养师资,开展活动,每个特色学校培养23名,全市培养200名中医药特色教师,临沭县光明路小学等6家学校创建为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小学。

(七)关于扩大交流,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问题方面的答复

筹划建设智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平台,搭建覆盖全市智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中医治未病大数据平台、智慧共享中药房等,实现诊断、治疗、可追踪的完整中医药健康管理闭环。

、下一步打算

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指导下,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一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开展中医药文物资源普查,系统阐释本地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深入整理挖掘中医药特色理论、技术、疗法、方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开展中医药老字号、老商号寻访。

二是促进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普及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六进活动,常态化开展以专家义诊、中医药文化科普、健康咨询、八段锦演练、中药养生膳食指导、常见中草药辨识、特色疗法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活动,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激发中医药服务社会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遴选建设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在基层中医馆、国医堂、村卫生室、村(居)委会等群众活动场所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开展有中医特色的价值观念、健康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争创1处国家级、2处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2处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刘惠民故居,传承发扬其医术医德和名医风范。推进基层国医堂建立中医药文化知识角,积极开展文化科普传播活动。推进社会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成一批中医药文化长廊、文化街和主题公园,打造覆盖系统内外、便民利民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群。

四是推进中医药伴我成长活动。有序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增进中小学生对中医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度、热爱度和文化认同。针对低视力、脊柱侧弯等青少年常见病,依托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中医防控中心、中西医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和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防治中心,培育专项技术服务团队,健全市县防治基地和服务网络,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和健康认同。鼓励企业从青少年衣食住行、文体娱乐等方面入手,应用中医药元素,丰富产品种类,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医药、体验中医药、热爱中医药。

五是建设中医药数字便民和智慧医疗体系。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建设,针对患者需求,加快就医流程再造,推出人性化、便捷化的诊疗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完善移动诊疗系统和远程医疗体系。推动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提供中药饮片代煎配送、中药颗粒调剂配送服务,整体提升中医医院管理体系水平和患者就医便捷度。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上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3号提案《关于改善我市儿童门急诊就医环境的建议》的答复
下一条: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440号提案《关于加强法治宣传 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建议》的答复
关闭窗口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北京路3号

电话:(0539)8314140   邮编:276001

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鲁公网编号37130202371830  鲁ICP备05026973号      网站标识码:37130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