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关心、关注和为推进此项工作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针对您提出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中医药发展平台不够完善、中医类别医师占比不达标、中医药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我们一定认真吸收,积极落实,将相关建议融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推动全市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中医药文化建设。
近年来,在全市卫健系统铸造“党史中的中医药-学党史、治未病、防未然”主题活动品牌,建成12处“党史中的中医药”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擦亮中医药文化节品牌,连续举办六届临沂市中医药文化节,充分宣传沂蒙名人名医、名店名堂、名药名企。打造“红色朱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样板。推荐1家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成4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家省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5家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习。
二、关于中医药发展平台。
近年来,全市中医医院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临沂市中医医院内科大楼及平邑县中医医院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2020年沂水县、郯城县恢复设置公立中医院,实现了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全覆盖。2021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实施中医医院提档升级工程,投资42.2亿元建设8个中医医院项目,推动费县中医医院扩容升级,到2023年建成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郯城县、兰陵县、沂南县、沂水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和临沭县、莒南县中医医院综合门急诊楼。
三、关于中医人才。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全市现有中医药人员5427人,强化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14人获评全国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中医优才,68人获评山东省名中医。市中医医院左振素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者”。注重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临床骨干、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等培训,每年培训各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深入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战略,开展沂蒙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投入市级资金300万元培养50名中医优秀人才。
四、关于中医药产业。
做优“沂蒙生态中药”。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发布金银花等各类标准20余项,建设省中药种子种苗资源圃4处、规范化生产基地7个,分别占全省18%、23%。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30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34%。做强中药生产企业。加大对鲁南制药、中平药业等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引进修正药业、一方制药等龙头企业,推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全市现有中药企业34家、中药产业园4处,拥有中成药批准文号151个,其中独家品种31个,10种中成药单品年销售额过亿。鲁南制药抓住药品集采契机大力发展中成药,1—11月份中成药销售25.11亿元,同比增长69.4%。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围绕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着力落实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医院建设。加快推进临沂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等8个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市中医医院创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三处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创新中医诊疗模式,强化中医专科和专病门诊建设,打造中医医疗高地。
(二)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市级名中医的评选,降低服务年限、年龄要求,以中医药诊疗服务量、疗效为主要评选指标,推动更多优秀中青年中医入选。二是开展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训,由省市级名中医担任师资,明确培养方向,每年培训1个月,提升基层人员中医药临床应用能力。三是开展人才双向交流,在市县两级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医师到基层坐诊,基层选派人员到中医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四是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度,建成市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具备不少于3000人/年的培训、实训和实习能力,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2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强化文化建设。一是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村镇、医疗卫生单位等区域,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中医、中药。二是理清临沂市中医药发展传承脉络,通过收集民间单验方、收藏保存中医、中药传统器械,挖掘中医药传统炮制工艺,全方位展示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三是建立完善中医药健康宣教专家队伍,针对妇女、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巡讲活动。四是在医疗机构营造以中医药人文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文化,实施“中医药伴我成长”工程,在中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举办全市中医药文化节。
(四)强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一是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发展,打造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突出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培育树立道地精品中药材品牌。二是谋划建设道地中药材种质种源研究中心,提升中药材品质,保护好中药材道地属性。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着“同质同价、优先选择本地资源”的原则,推进医疗机构优先使用有种植基地的、可追溯的产品,提高本地中药材、中药饮片本地销售比例,推动“临药临用”,抢占市场份额。四是加快中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配置仪器设备,招引技术人才,开展中药材检测和技术服务,弥补企业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检验能力等方面的短缺,实现中小企业共享,解决检验难、检验贵的突出问题,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